快穿肉文h_青青综合在线_不卡国产00高中生在线视频_中文字幕福利电影



鑄銅鎏金雕塑工藝流程
發布日期:2015-08-23     瀏覽:5487次     文字分類:雕塑知識  

這篇鎏金技術文檔,是我們做鎏金雕塑工程時候撰寫的,現拿出來與大家分享一下。疏漏錯誤之處敬請指正。宏景雕塑不對該文檔的正確性、合理性負責。

鑄銅等鑄造類雕塑一般首先是泥塑的塑造,然后翻制陰模。翻制陰模后再翻制成陽模,實際上是一個材料轉換的過程,即從可塑性泥制品轉換到石膏和玻璃鋼進行定型、最后進行鑄造的過程。每件鑄銅藝術品都是需要經過最少11道復雜嚴謹的工序制作而成,這些工序中既有傳統手工藝的痕跡,也有精密鑄造的現代技術精彩所在。

鑄造完成處理合格后,即進行鎏金。鎏金工藝,是把金和水銀合成的金汞劑,涂在銅器表層,加熱水銀蒸發,使金牢固地附在銅器表面不脫落的技術。鎏金是一項傳統的技術,始于戰國,是古代勞動人民在生產勞動中總結創造的工藝。鎏金工藝最早記載于梁代陶弘景的《本草鋼目?水銀條》,書中有“水能消化金銀使成泥,人以鍍物是也。”鎏金需要用成色最好的金子,其延展性較好,不溶于酸堿,耐腐蝕性好,表面光潔度高。

下面詳細說明整個鑄銅鎏金工藝流程:
一、工藝流程一:泥塑

每件產品的前身都需要一個泥塑原型,泥塑都是經過雕塑師在原創設計稿的基礎上反復揣摩、推敲之后進行的再創作,泥塑的造型好壞、神韻的體現與否、意圖的表達呈現直接影響今后的產品好壞,所以優秀的泥塑離不開優秀的雕塑師


? 第一步雕塑泥備料篩選,噴水醒泥48小時以上,圓雕焊接雕塑鋼筋造型骨架,在骨架上纏繞十字型木條托泥裝置,雕塑骨架上大間隙鋪設金屬網,可減少用泥量減少總重量保證雕塑不垮塌。

?

上大泥覆蓋雕塑造型。上泥完畢一邊用木槌砸實一邊補平泥間空襲。全部上泥后對大造型進行不斷的調整。造型不準需要返工對骨架進行休整直到滿意,以上必須由專業雕塑師來完成。從此階段開始雕塑必須經常噴水保持不開裂,半途公休要覆蓋塑料薄膜進行保濕直到雕塑模完成。

? 塑形。由專業雕塑師來完成,塑形過程雕塑師中隨時噴水隨時塑造。整個過程由雕塑師掌握。

?

雕塑大型完成。通知甲方對大造型進行審核和提出意見或修改。繼續不斷的推敲調整和細節塑造達到完美,全部完成造型后使用刮片整體進行刮光。

二、工藝流程之二:翻制

根據雕塑造型大小、精細程度等具體要求,采用不同的翻制工藝。雕塑造型較大,精細程度要求相對不高的采用玻璃鋼翻模;雕塑造型較小,精細程度要求相對較高的采用硅膠翻模。一般情況下,采用兩種工藝相結合的方式翻模。同一雕塑中轉折、起伏、紋路、細節相對簡單的大面積造型采用玻璃鋼翻模,局部細節特征、復雜紋路等造型采用硅膠翻模。

1. 玻璃鋼翻模

? 在泥塑上用切片進行區塊模具分割設計,然后噴灑脫模劑作為隔離防護。專業翻制技師配比石膏漿上于雕塑覆蓋,具體石膏漿外層內層不同的水配比量由專業人員掌握和來完成。待石膏硬化干燥后開始脫模,脫模前要在區塊上固定抓手,抓手用石膏和麻纏繞木樁來制作。

? 脫模后去掉分塊模具上的殘留泥,完畢后對石膏模進行細致修模,打磨。

? 上玻璃鋼。樹脂加入催化劑固化劑和填料與顯色劑等調配好。頭層樹脂上漿,二層配合玻璃絲布樹脂一同上漿,一般需要三到五層上漿過程。形成厚度根據雕塑選擇。

? 拼合玻璃鋼分體模塊進行組合。拼合后進行縫隙的補平和加固,內部要建立永久性鋼筋支持體系骨架。最后進行打磨,配合不同砂紙型號進行粗磨細磨水磨,大部分必須手工完成機器打磨無法圓潤自然也難以完全無痕跡,所以必須手工砂帶紙打磨。

2. 翻硅膠模

泥塑上按工藝刷上硅膠。硅膠加入硅膠油、固化劑等調配好。先刷一層,二層配合紗布一同刷,一般需要刷三到五層。要求刷的均勻,紗布貼的合理,防止變形。然后在硅膠外部附上石膏,固定其型。

三、工藝流程之三:鑄造
1、材料選擇
目前、常用鑄造用銅主要是黃銅、錫青銅、純銅三種。

黃銅是含一定鋅元素的銅。一般鋅含量在30-40%左右的黃銅常用來做藝術鑄造。黃銅有良好的力學性能,熱態下塑性好,冷態下塑性也可以,切削性好,易釬焊和焊接,耐腐蝕,但易產生腐蝕破裂。此外黃銅價格便宜,是比較常用的一種材料。黃銅鑄件鎏金時附著性稍差,整體顏色泛白,容易產生裂紋。

除黃銅、白銅外的銅合金統稱為青銅。錫青銅是應用最古老的一種合金。我國古代常用來制作鼎、鐘、武器、銅鏡等器物。錫青銅耐腐蝕性好,耐磨損,韌性好,易加工,硬度高,鑄件體積收縮小,是常用的藝術鑄造材料。現在在使用錫青銅鑄造是常加入少量的鋅、鉛等金屬,以提高鑄造性能。由于錫是少而貴的金屬,所以錫青銅價格較高。錫青銅鑄件鎏金時附著性好,光澤度稍差,耐久性好。

純銅又叫紅銅,表面形成氧化銅膜后成紫色,所以也叫紫銅或電解銅。含銅量一般在99.90-99.99%。純銅在大氣、海水中耐腐蝕性好,在常溫干燥狀態下幾乎不氧化。純銅組織細密,光潔度好,流動性稍差,適合小件精細鑄造。純銅鑄件鎏金時附著性好,光澤度高,性能穩定,耐久性好。

2、工藝介紹

現在雕塑藝術鑄造常用的鑄造方法有失蠟法和砂型鑄造。失蠟法是古代金屬鑄造的一種方法。用蠟制成模,外敷造型材料,成為整體鑄型。加熱將蠟化去,形成空腔鑄范,澆入液態金屬,冷卻后得到成型鑄件。此法屬于“熔模鑄造”范疇,一般用于鑄造非常精細,形狀非常復雜的器具。砂型鑄造是在砂型中生產鑄件的鑄造方法。由于砂型鑄造所用的造型材料價廉易得,鑄型制造簡便,對鑄件的單件生產、成批生產和大量生產均能適應,長期以來,一直是鑄造生產中的基本工藝。一般用于大型鑄件,精細度相對不高。現在鑄銅雕塑一般采用兩種方式相互平配合完成。

2.1失蠟法鑄造工藝
?
制作石蠟原型。

將加熱熔化的石蠟灌注入硅膠模中。灌注的要均勻,在結構薄弱的地方要灌注厚點。放置冷卻出蠟模就可以出蠟模了。此過程要求操作人員工藝熟練,此蠟模為即將生產產品的真實外形復制品。

?
石蠟原型修整。

從硅膠模具中灌制并剝離出來的石蠟原型,表面殘留模具的模線及少許的損壞,所以石蠟原型需要再對照流程三的樹脂原型胚體作修整,修蠟模最關鍵問題就是要與原模一致。不要破壞原模整體感覺及雕塑痕跡,只有這樣才能體現原模雕塑家的東西。有時需要雕塑家自己修一下。這是很重要的一環,此環節會直接影響到產品最后的造型及表面效果。修完蠟模做上澆筑口就可以掛殼了。

?
掛殼

掛殼的目的就是為了在蠟模外面形成鑄造型腔。一般采用水玻璃掛殼。這是比較傳統的工藝。要把做好的蠟膜放在水玻璃槽內一定時間,然后掛上細沙。每掛一遍,要晾透。然后再掛一遍。沙殼制成9mm(5-7層)厚,掛沙遍數和雕塑大小有一定關系。大點的要掛十幾遍到二十遍。占用時間比較長。形成比較堅硬的鑄造型腔。這種工藝好處就是藝術品的表面處理細膩,不破壞雕塑家制作的筆觸。基本保持雕塑原型的原貌,缺點就是周期長,成本高。有的企業有用石膏等方法做鑄造型腔的,周期短,但表面處理稍差。掛殼完畢后,放入高熱140-160℃烘箱或高壓蒸氣鍋內溶解蠟胚直到成中空。這樣鑄造型腔就做好了。

? 澆鑄

將上一道工序的中空型腔放入燒結爐以800℃-1000℃燒結備用。按照甲方要求,按比例稱取適量銅和鋅、錫等金屬,放入坩堝內,加熱至1100-1500℃。直至坩堝內的銅及其他金屬完全融化、混合。然后將化好的銅液立刻注入型腔,冷卻后將外層沙殼震破,剝離出來的就是銅質的產品粗胚體。

2.2砂型鑄造工藝

? 根據雕塑造型確定澆鑄位置及分解方案,然后將做好的玻璃鋼模具進行分解。

?

將鑄造砂和樹脂粘結劑按照一定比例混合,攪拌均勻。將分解好的玻璃鋼模具按照工藝要求放置好,然后將型砂覆蓋模具,擊打壓實。緊實度越高,澆鑄是型壁移動量越小,鑄件尺寸越精確,表面越光潔。在砂型上預留澆注口、排氣口。

? 分開砂型將模具取出,修整砂型內壁,清理砂型內的散砂。然后將砂型合上,用螺栓、鋼絲繩、金屬卡子緊固砂型。在分型縫隙處抹上型砂防止跑火。最后清理場地,以便安全方便的澆鑄。

? 按照工藝要求,按比例稱取適量銅和鋅、錫等金屬,放入坩堝內,加熱至1100-1500℃。直至坩堝內的銅及其他金屬完全融化、混合。然后將化好的銅液立刻注入型腔,冷卻后將砂型分開,剝離出來的就是銅質的產品粗胚體。

四、工藝流程之四:鎏金
1、鎏金工藝介紹:分為干鎏和濕鎏兩種,下面分別介紹。
1.1干鎏工藝

鎏金,是我國傳統的鍍金方法,已有幾千年的歷史。它不同于用電解法在器物表面鍍一層薄金,而是將經過熔煉后形成的金汞合劑即金汞齊,涂抹在銅器或銀器的表面,經過炭火的烘烤,汞遇熱蒸發,金附在器物表層,達到富麗堂皇的藝術效果。紅銅(即純銅)、黃銅、青銅、白銅的鑄造器物、打制的器物的表面都可以鎏金。

鎏金制作需準備的主要材料和工具
1.1.1鎏金時用的主要材料:
(1) 純金箔。
(2) 汞。
(3) 硝酸(純度:化學純)
1.1.2鎏金時用的主要工具:
(4) 磨銅炭(松木炭)和白木炭(杉木炭)。
(5) 剪子。其大小以能剪開金箔為準。
(6) 鐵砧。
(7) 開錘:即錘頭一面為平頂,一面為圓厚刃的銅錘。
(8) 坩鍋。
(9) 長柄鐵鉗。
(10) 木炭棍。長約15厘米,直徑約1.5厘米。

(11) 鎏金棍。長柄紅銅禿頭小鏟。可自制:用長14厘米,直徑0.4厘米的紅銅棍.將一端打成禿頭小鏟,鏟刃圓厚,用砂紙和磨銅炭將鏟面鏟刃打磨光滑。鏟長約4厘米、3厘米,寬約1厘米、0.5厘米不等。鎏金棍的大小可視鎏金面的情況而定。另一端是柄。

(12) 棕拴。即油漆匠使用的工具,長扁形。使用前,用小刀將栓的一端漆皮層切除,露出約一厘米的棕毛,即可使用(圖四)。

(13) 豬鬃刷子。即油刷和板刷。
(14) 銅絲刷。最好是紅銅絲刷。

(15) 皂角水。皂角也叫皂莢,落葉喬木。將莢果折斷,泡在清涼水中,用棒攪拌至起泡沫即可。

(16) 軋子。長柄刀形。刀頭是用瑪瑙或玉制成的,用銅箍束,刃呈厚圓形。大號軋子刀頭長約8厘米,寬約3厘米;中號軋子刀頭長約3厘米.寬約1匣米;小號軋子頭長約2厘米,寬約0.3厘米。軋大面積的經金面時用大號軋子.軋小面積鎏金面時用小號軋子。

(17) 瓷盤、瓷盆或木盆等。
?

加金泥,又稱殺金。鎏金過程中,首先把金子打成極薄的葉子,打的越薄越容易溶化;將赤金塊用鐵鉗夾住,放置火中,針金愉燒紅,待涼后,用開錘打。(開錘就是打銅錘,一頭是圓平樣,另一頭是1厘米左右厚度,叫側開面,用開錘打金塊的中間。2厘米寬的塊,從中間開打,以適當的力量持續錘打,接著往兩邊開打。打一遍,放到火中燒紅再接著打,打過幾火后,再往寬里打,這樣金子會越打越薄。打成的金葉,用稀硝酸涂抹,將污黑的舊咬樣除干凈,和清水沖洗。反潔凈的金葉用剪*國加工剪成細絲。加工好的金絲放入石墨坩鍋中加熱,然后倒入汞。汞,俗稱水銀,在常溫下唯一的液體金屬,易流動,它的比重是13.45,沸點為356.9,在常溫下不被空氣氧化,金與汞的重量比約為1∶7。溫度達到700℃~800℃時,用較堅硬的20厘米長左右的木面料棒攪拌。金化開后立即倒入清水中,俗稱金泥,質感精細。把金泥放在溶器中,用清水浸過金泥封護嚴密。

?

涂抹金泥。主要工具用金棍(直徑0.6或0.7厘米,長15厘米左右的紅綱棍)。兩頭錘打后銼成鏟形,一頭大,一頭小,大頭稍彎,打磨細膩。金棍,蘸上胡酸(古代用鹽、礬等混合物液體)剜金、銀泥涂打在需要鎏金的銅器表面,均勻地涂抹,涂抹時要平這周密。花紋處,使用小頭涂抹。反復多次涂抹金泥,把整個器物全部抹均,抹完后器物發出白色光澤,用棕栓(刷油漆用的一種工具,用時將栓皮一頭切開,露出1~2厘米長的棕毛)。在銅器的抹金泥處輕輕的擦磨刷掃,把金泥均勻附在器物的表面。而后用開水沖洗器物,目的是為了將硝酸沖洗掉,然后浸泡在涼水中,有條件可在蒸餾水中浸泡。

?

烘烤金泥。浸泡的器物從涼水中取出后,應盡快烘烤。烘烤需用的一種比較優質的木材燒制的木炭。把器物放在炭火上,不停的轉動著,讓金泥中的汞蒸發掉。器物烘烤時,時而離火用棕刷子在金泥上輕輕地按、蹭、頓、磨。當器物上水銀亮時,用棉球將金泥擦,如有小金疙瘩必須擦抹掉,器物移入高溫爐中烘,注意受熱要均勻,一般溫度達到300多度時水不斷蒸發,器物由銀白色變成金黃色,停火。器物自然降溫。

?

刷洗壓光。鎏金器物降溫后用木質盆器刷洗最為適宜。使用細黃銅絲刷子蘸、皂角(一種對上結的夾,將皂角折斷數截,浸泡清水中,約半小時后,撥動泛起的白色泡沫,可去污)浸泡的水,刷洗器物表面的浮黃,要輕刷不宜過猛,器物會被越刷越亮,發出閃閃金光,最后為使鎏金器增加光亮。用硬度較高的瑪瑙壓子(一種在硬器上壓光的壓子)玉制的也可用、蘸皂角水蹭壓,橫豎走向要有順序,能壓出細微的光亮。一件理想的鎏金銅器往往需要重復涂抹幾次金泥,烘烤幾次,如果金子豐厚,就要進行五到八次或更多遍的鎏金,可達到最佳鎏金效果。金色可保持百年不脫落、不變色。

1.2、濕鎏工藝

金湯的熬制上。濕鎏不用水銀,而是采用一中劇毒的氯化鉀,還有強酸強堿。濕鎏的原理類似于鍍金,是考陰陽離子的吸附,附著的金層比較薄,效果不好,色彩不飽滿,偏冷色調。濕鎏效果不耐久,時間久了,表層會氧化,變色。干鎏是世代的傳統工藝,色彩華貴、飽滿,經久不衰。

具體鎏金配方,屬于工藝師個人保密范疇。不能詳述,請理解。
編輯:濱州宏景雕塑有限公司

說說您的看法:(無須注冊)


共0條評論暫沒有評論。
;
資訊分類 (Article classification)
熱門資訊 (Hot news)
最新文章 (Latest information)